新老水滸發型區別?1、游大慶版武松被稱為最奇葩的武松,因為演員的服飾發型過于奇葩,服裝是模仿日本動畫《圣斗士星矢》里的天馬座的武裝,發型是現代的等離子燙發型,同時劇情也是最奇葩的,在這個版本的水滸傳中青梅竹馬的武松和潘金蓮小時候相互喜歡,但后來武松前往少林寺修行10多年。潘金蓮的母親去世后,那么,新老水滸發型區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老水滸的缺點就是過于精簡,畢竟是體制內的產物很多地方都收斂了,雖然道具配樂畫風都好但這些畢竟只是輔助作用。新版雖然有所改動,雖然也有渲染過度的地方,但總體在可以接受的范圍,豁達點看有的地方也改的較為科學,而劇情的完善尤其是把重點放在前七十回,形形色色的人物出現讓大家知道最后死的都是誰而非老版那樣就是幾塊木牌這樣更能帶動情緒,魯達張青那樣借古諷今的罵聲也幫老百姓發泄了一把。角色方面最重要的宋江完勝老版,看采訪李雪健老師自己說過,當時完全按照導演的要求演,但是成片出來自己看了都不滿意,向觀眾道歉。其他一些重要角色也有可圈可點之處,和老版相比雖然演技略遜但不算太糟糕可以算作及格。不過新版的發型實在不喜歡。
新版的四大名著,小編個人認為,是紅樓夢拍的最好。我們都知道,中國古典文學領域,一直以來都有著四大名著,或者說是四大奇書的說法。分別為紅樓,水滸,西游,三國。這四部冠絕古今的巨著;
影響力和文學價值都可謂無可匹敵。因此,它們也都是現在影視行業翻拍,改編的大IP。央視拍攝的四部電視劇,至今都被奉為了經典;而踏入新世紀以來,新版的“四大名著”,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那么,新四大名著里,到底哪部的拍攝水準是最高的呢?首先應該排除的,不是新三國,而是新西游記。沒錯,就是張紀中執導的那個。如果說老版西游,給很多人帶來的惡劣影響,是讓他們以為西游記就是童話故事的話;
那么,新版西游給觀眾帶來的最惡劣的影響,就是讓他們以為這個狗屁不通,完全出自于張紀中自己瞎改,瞎拍的故事,是西游的原著內容。大鬧天宮的時候孫悟空變成了沒毛的伏地魔;
元始天尊是個頭上長著兩根須子的鯰魚精;鎮元子險些被孫悟空一棒子打死,再加上這部劇充斥的陰謀論,讓它在原著讀者眼里的觀感降低到了最低點。其次,需要排除的就是新三國。這就不用我過多贅言了。
該劇的導演高希希,在媒體采訪的時候揚言自己沒看過三國志,也沒看過三國演義,對三國的了解僅限于連環畫。
都不成功,四部作品差不多的味道。新版四大最大的毛病是:不忠于原著。魔改原著的同時夾帶私貨,硬要把當前社會以及導演個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趣味塞進去,而且搞得不倫不類。
改編并非不能出杰作,但需要有才氣。
新水滸:
很符合文明和諧的價值觀哦。我不知道梁山好漢們是不是黨員,但編劇和導演一定是。你看孫二娘都不賣人肉包子了,這哪是母夜叉,簡直比我妹還乖乖女。
同時我又嚴重懷疑導演同志的黨性有問題——西門慶如此神勇,打得武松節節敗退,最后靠主角光環才無恥地翻盤。有為大官人翻案的嫌疑,可見導演對生活作風問題持不以為然的態度,這是要不得的。
主題曲也很有氣勢,兄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古韻十足,像極了一片兩片七八片的古詩,而又融合了rap、民謠、流行歌曲的諸多元素,簡直氣勢十足,與老版不可同日而語(東什么流?參什么北斗?和打架有半毛錢關系嗎,那么拗口觀眾還聽不懂)
新三國:
很注重小人物的刻畫,比如悍將劉三刀,不見于史籍也不見于演義,明顯是被陳壽和羅貫中埋沒了,能被編劇挖掘出來,三刀表示很感動。這個人物的出場也很有必要,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明顯不同于潘鳳之類的雜魚,名字就有一種王八之氣。
為了弘揚正義,抨擊丑惡,導演把三國后期的劇情(主要是司馬家族的戲份)全數砍掉!多么果斷的大手筆,以至于我一開始還以為看串了,后來才體會到編劇的深意。
有人說這是道童的法式,因為戴宗從小習道法。但我認為這不是道童法式,就像你現代人不可能成年了還穿開襠褲一樣,古人是不可能在成年后還不蓄發的,而且,就算是道士,道士至今都還是留的漢族的傳統發式,所以基本排出道童的可能性,契丹人的胡發更不可能,要知道,清朝初期,光是為了強迫漢族改變成滿族法式而發的剃頭令,就殺了5000萬漢人,基本是當時漢族總人口的一半了,由此可見,漢族對衣冠法式是多么重視,所以,古代是沒有漢人會自己去剃個胡發的,更別說戴宗還是一個政府官員了,也說他后來落了草,但就算落了草你也是漢族,不可能去剃契丹人的發型,不然你和漢奸有什么區別。唯一的解釋就是,導演為了迎合現代人的獵奇心理,亂改的,現在的電視劇大多都不尊重歷史的。新水滸我也看了,太重的明朝風格了。
誰都是從老版看過來的,老版三國,老版水滸我都看了十來遍以上都有了。
自從新版有了水滸,和三國我重播都看新版的。我也不是什么喜新厭舊的人,比如亮劍我絕對不會接受李幼斌版之后那個,神雕俠侶我也只會喜歡古天樂李若彤版。
說新版水滸,新版三國好看的人不少,我覺得55開都有,不像其他一些作品翻牌大眾都是否定,這已經是了不起了,因為有不少人永遠只喜歡老版(我可能以前也是其中之一)。
新版水滸人物齊全,音樂不錯,很多老版水滸沒有的劇情有了補充,還有浙江版的西游記也相當不錯,沒看過的可以看看。
新水滸,外形演技太弱,張涵予痞氣太重,有些裝穩重的感覺,李逵魯智深變成喜劇演員了,武松沒有狠勁,氣場太弱,打起架來大半天,總被虐,林沖還算與老版的有突破,至于別的角色,外形太秀氣,一個個油頭粉面,富家少爺的感覺,不像江湖草莽,地主惡霸,尤其阮氏三雄和老版比差太多,武打方面也不行,打的拖泥帶水,沒有張力,服裝外形方面,戴宗發型雷人,武松變成加勒比海盜了,老版更有 歷史 感……
如果沒有老水滸,新水滸不失為一部精品電視劇,然而有老水滸珠玉在前,新水滸自然就相形見絀了。
宋江是一個怎么樣的人?金庸先生在《韋小寶這小家伙》一文中用了八個字進行描述:“不文不武,猥瑣小吏”。
以上就是新老水滸發型區別的全部內容,老水滸的缺點就是過于精簡,畢竟是體制內的產物很多地方都收斂了,雖然道具配樂畫風都好但這些畢竟只是輔助作用。新版雖然有所改動,雖然也有渲染過度的地方,但總體在可以接受的范圍,豁達點看有的地方也改的較為科學,而劇情的完善尤其是把重點放在前七十回。